大連哪里可以放生田螺,如孝法師:關(guān)于“大連傳統(tǒng)文化同道會議“的開示
8、那么通過這幾年的一個參差不齊,大家的這個善根已經(jīng)有了,大家是有因緣可以聽進去這些話的,那我們現(xiàn)在不談思想不談理論,只談規(guī)矩,因為什么呢?我們每個人都有劣根心,都有惰性,這是與生俱來的,誰也不用笑話誰,但是既然我們要想修行就是要去掉一個最高的,拉著一個最低的,就站在中道。這中道怎么站呢?也就很簡單,我們就要按照這些綜合的一些規(guī)范去落實,比如說雖然身體不舒服,堅持隨眾,這就是基本的榮耀,基本的光榮,作為佛弟子有一個基本義務和責任盡到,那你責任盡到,你必然有利益。所以要咬緊牙來、打起精神做人做事。這個精神不打是起不來的,不論我們遇到什么樣的身心的種種不安適的覺受都要把它放下,我們要有一份歡喜,吃苦了苦,所以這個就做正見,這個正見是落實到每一個事情上的理念不同,一是要培養(yǎng)平等心,一是要培養(yǎng)歡喜心,遇到考驗的時候一定要站得穩(wěn)腳跟,這是修行人和非修行人的差別,修行人不是說你一定要什么樣的思想,那不是,修行人就是難忍能忍、難行能行,這就叫修行人。
9、通過這么幾年一個自己認識自己的過程,現(xiàn)在雖然參差不齊,那我們能夠覺得互相種種包容的話,那絕對不是問題,有些看法可以保留,但是不能去傳播,每個人做好自己的定位,心就靜了,知道自己該做什么——行道,最簡單的方法。在做事的時候,同時自己有一個原則,這個原則就是與道相應,也就像“中勝師”現(xiàn)在講的那個,依什么樣的理念,佛教的戒律它本身是一種制度化的東西,要知道制度化的文明一直在保持某一種。它這個是不可以間斷的,思想上的起伏,情緒上的起伏這都是很正常,但是這絕對不是一句話一個思想能夠代替的,制度文明一定是扎扎實實,每天太陽都要從東邊起來,那就是必須是這樣,這個不能斷,這個不能變,一變很可怕。
10、我們在這個時代,做一個引路上的調(diào)整,是什么呢?第要想行持菩薩道離不開福德,阿羅漢道是可以離開福德遠離人群的,但是這個時代阿羅漢道成就不了,所以我不贊成只學習阿羅漢道。阿羅漢道是發(fā)心,阿羅漢道的方法是獨善其身,嚴格的持戒,對生命有一個最究竟的不可動搖的意志,尋求解脫,把解脫當做第一位,那個是理想,把菩薩道當做第二位。阿羅漢道的意思是告訴我們一定要腳踏實地,菩薩道意思是讓我們在生活中去修行,不是遠離人群。所以有了這兩個道,有了理論的支持,我覺得要用心去面對一切自己未知的修行境界。因為人有一個惰心,一過了幾十歲以后不善于學習,老是想在過去的影子下去生活,習慣性地去生活,因為這個不用心嘛,我們就會被時代拋棄,就會跟不上年輕人的步伐。我們要越活越年輕,跟年輕人的心一樣,做任何事情都保持一個清凈心、感受心,以及一個好奇心。
二、養(yǎng)殖的泥鰍可以放生到河里嗎
1、你說這么一種大的思想戰(zhàn)略格局下面,有些人還會校對,那是正常的,有些人心量跟不上,福德因緣跟不上,他在校對,但他不是遠離,所以我們不要責備他們,讓他們自己在那里慢慢地去養(yǎng)一養(yǎng),在養(yǎng)的同時也有他的任務,并不是遠離。所以這就是我們要用心,去照顧到每一個人都要做什么,該給他說他該做什么,就一定要說,不說不行。但是說絕對不是從上而下的強制性的,是探討型的,所以我們有預補的幾個人的核心,這個核心一定是對于現(xiàn)行問題的羯磨,羯磨會議制度,而非是對大的戰(zhàn)略格局,大的戰(zhàn)略格局是波羅蜜的羯磨層面。那只有幾個人去把握,而負責落實的人一定是第一線的人,和他去商量怎么實踐落實,所以處在中間的這個人就很重要,對上對下銜接,對下負責實踐的落實,對上負責理論的定位,所以這個框架就搭起來了。一個從時間上——年中年尾,一個從形式上——羯磨,從人事上中間的這個人一定要厚道,要懂得尊重和包容,要把上面的意思吃透,要把下面實踐遇到的問題想到解決的辦法,這么一個人就是我剛才和你說的,我們?nèi)鄙俚倪@么樣一個丞相式的人,這個要去發(fā)現(xiàn),這個是宰相肚里能撐船啊,這個人話不能多,口一定要謹慎,訥于言而明其位。而且要絕對的不摻雜,述而不作的人。在這個團隊中去說,看誰能夠主動請纓。
2、【念佛感應錄】遼寧大連張玉枝往生記
3、張玉枝,女,八十六歲,大連金洲人,不識字,人很善良,隨緣念佛,不算精進。拉膿血一年,不當回事。二○○一年陰歷七月,查出是腸癌。
4、張老太有個兒子,母子相處得不好,十年來不見面,她特別傷心,不愿下世再為人。
5、二○○○年秋,女兒劉居士叫她念佛往生,她答應了。
6、二○○一年八月她住在三女兒家,成天蒙著頭,說盡見死人,有認識的,有不認識的,非常害怕,叫我過去。
7、我一進門,她就說:“你給我送走得了,你是好人,我就想你送我走。”
8、我叫她念佛往生,說:“你一生行善積德,念佛肯定往生,往生就能成佛,成佛就能度更多的人。人是活著往生的,到了這把年紀,不用害怕死。”
9、我說:“能!”她笑了。從此每天念佛六七次,每次四十分鐘。
10、她女兒告訴我,我走后,她媽就不害怕了,不再蒙頭了;雖患腸癌,只痛過十來分鐘。